资讯中心

用人:40%靠运气,50%看业绩

时间:2016-05-27

对一个人的了解需要时间,但是,我们对一个人的考察往往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比如说三年或五年,而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几个月内就要决定是否任用他。况且有些事情不亲自去试一试,你就不知道对方到底行不行。

也就是说,我们的用人往往是在对一个人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用人的风险也正在于此。那么,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和原则可以遵循吗?

用人,40%靠运气

在用人方面,我们都有“拿不准”的时候,因为要想完全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松下幸之助也常常会面临这样的状况,他说,当我还不能确定这个人行不行,多少还有几分不安,而目前却只有这个人可用时,就让他试试看,结果成功的事例很多。

他认为,人类的能力大约60%能够根据判断而获知,其余40%,非经试验是不知道的。提拔人才要赌40%的运气,60%可以说是及格分数。假使收集各种观点的分数是60%的话,我想事情就可以决定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行不行,不能等到你对他有了完整的看法和判断,还要放他到实践中去锻炼、去检验,让他表现给你看。

稻盛和夫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创业时期的老人,工作不是特别灵光,还有些贪杯,一喝起酒来就会到处捅篓子,一直没有对他委以重任。有一家连年亏损的企业,员工士气和心态都非常消极低沉,没有人能治理好。稻盛和夫决定派他去试一试。他去了以后,卖掉自己(他是京瓷的大股东之一)的股票,常常请下属们吃饭喝酒。在饭桌酒席上激励自己的员工“努力工作”。就这样,他花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消除了数十亿日元的累积损失,让这家公司获得了新生。

没有人会想到“喝酒”也会成为一个有利的武器,成为一个人的优势和长处。所以,一个人行不行,成不成,需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和舞台。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许多人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没有表现的机会。

用人,50%看业绩

我们说对一个人的了解能够掌握到60%就可以了,剩下的40%要靠运气。那么这60%主要看什么呢?主要看硬指标——业绩。

美国原国务卿科林·鲍威尔认为用一个人要先看业绩,业绩是保障。有了业绩就可以大胆使用。他在《我赢定了——鲍威尔生活和领导的艺术》中谈到,“我通常按‘五五开’的原则评价要提拔的对象。所谓‘五五开’,是指待提拔对象以前的业绩占百分之五十,他们必须展现出过人的能力,但这只是他们参与竞争的资本;另外的百分之五十归于我对他们干好更高层面工作潜能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难以把握,是凭着我经年累月对一个人的观察做出的本能判断。”

科林·鲍威尔的意思是,要提拔一个人,50%看业绩,50%靠自己主观的判断和推测。柳传志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我看人不靠感觉,靠业绩。把事情交给一个人,首先看他能不能做好,其次看他能不能说出来是怎么做好的。”这两点都可以了,再把这个人换到不同的部门,或经受不同的考验。

我们说考察一个人主要有两个方面:德与才。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才比较好量化,有业绩支撑;德不好量化,需要经历一些事情,特别是某些关键事件来考验。所以,对有才能的人可以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放手试一试,让他表现给你看一看。

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才能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就任用他,这会冒双重的风险——因为德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经过验证和考验的。

这就是松下幸之助40%靠运气,科林·鲍威尔50%靠业绩的原因和依据,也是我们在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需要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文/刘勇


部分文章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电话:400-666-5643

更多相关阅读:

员工管理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