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很多朋友都会给出这样的告诫:把同事跟朋友分开;把工作跟生活分开。
前一条还好,并不是所有同事都能发展到朋友,但是后一条至今无能为力。拆分迷茫了一段时间,最近忽然就想开了:我特么为什么非要把工作跟生活分开啊?
对于大多数只身跑出来闯荡的非本地青年汉,尤其是从事互联网、广告、沾点媒体边的,几乎所有时间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加班,要么就是在为上班做准备。生活圈子小,娱乐兴致不高,除了一点点乐趣,就只剩下工作了。这完全是个生活建立在工作基础上的模板。
这样的模板真的就那么单调?那可未必。
先从人际开始说。
异地,陌生人,更甚者当地真是找不到一个认识的,怎么办?这时候的人际只能是从身边开始,室友、同事,慢慢的熟悉、融入,基本就是最开始的人际圈了。
人的本能是什么呢?趋同,喜暖。这是个有意思的选择阶段。
一方面,人以群分,性格、思想、价值观基本不冲突的人肯定是第一波认识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谈得来。再容易不过的,八卦呗,女孩子男孩子虽然话题不一样,但聊一聊基本就认识了。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很老的电视剧片段,转校生初来乍到想独自洗个澡,衣服都没脱完前前后后来了四波人来借洗发水。当晚跟刚换工作地点的弟弟打电话说起这个,他表示,男生都是这样,东西一起用,钱一起花。更要命的巧合是,他就在去买洗发水的路上。
另一方面,从动物本性上来说,大家都喜欢温和、脾气好的人。说白了,人跟羊一个属性,群居动物,大部分很温和,对危险自动规避。练习重点是什么呢?微笑,微笑,笑一下又不会掉钱。暖男都这么流行了,做个暖女又有什么不妥?
基于这两个方面好好维护人际关系,就算是个死宅也会有舒服的人际圈子。
再看看你的人生发展规划。注意,这里不是说职业,而是人生。
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的人生目标,想要做成某件事,有意无意中,都是遵循这个目标在做各式决定。前段时间整个中心都参与了阶段框架广告头脑风暴,暴着暴着大家就开始掏心掏肺,产品经理一激动,指着我们一群人就来劲:“你问问你们这些人,哪个没有理想?哪个不是在为之后的目标做准备?”气氛如此真诚,整的我们也挺激动。之后想想还真是,我是很想动手写东西,摆脱掉复制粘贴的“人手”运营方式,现在网站的主题、内容、方向等等都是自己定,全部主动权,你说得有多爽?相对的,这份工作也会在我的人生大目标里占据比较大的比重。
一个个职业组成重要的生活轨迹,这么多轨迹成为我们的人生。一份工作不能为你的理想添砖加瓦,除了低水准的经济来源,它还有什么附加价值呢?
最后还有一个异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心情。
为什么用心情而不是心态呢?不知道其他人什么感觉,看到“心情”这两个字,我首先想到的是“好心情”,积极的。而心态,首先会想到的却是“调整”,是一个处于病态的阶段词。心情生了病才变成心态。
一份会持续带来好心情的工作,会让你有更好的心情去处理生活琐事;而一份不断有苦恼有压力的工作,除了加深你的黑眼圈、让你更担心自己的发际线,还有可能引发行为暴力。你一定摔过不值钱的杯子,再不济摔过枕头,你也一定听过无数遍上班受气回家打老婆的恐怖故事。不把生活情绪带到工作中大部分人可以做到,因为面对相对陌生的人,大家比较热衷掩饰。但是工作情绪一定会影响到生活,为什么呢?今年春节央视采访,一个做铁路服务的妹子想起上次离家的时候因为行李重不肯带妈妈准备的腊肠,一下子就红了眼圈。你看,我们经常遇到的态度那么好,每天都会笑着问你需要什么帮助的人,也会在出门的时候跟老妈嚷“沉死了,我不带我不带”。人们对最熟悉的、爱我们的人是最缺少耐心的,工作带来的负面,更容易转嫁到对我们有容忍度的人身上。
有人会说,心态不好赶紧调整啊。我们先来看看调整心态需要的成本:空白时间+心理慰藉+环境。快节奏的流程,首先就不能保证你的空白时间;慰藉,包括家人、朋友的劝导和其他渠道的鸡汤,虽然都可以得到,但太亲近的过分担心,不亲近的容易疲倦,很难保证长时间的持续;即使上面两点都能够保证,环境如果没有往好的方面发展,根本原因得不到解决,其他的都是白费。这样,基本的生活质量都难保证,枉论更远的发展。
所以,我们每天工作,要得到的是工作能给生活带来的好心情,而不是需要紧急调整的、已经形成重大压力的心态。
工作是生活的一大部分,它好不好、你觉得满不满意会影响整个生活质量,所以该挑剔就挑剔,该培养什么就培养什么,谁不希望活的跟开了花似的呢?一份工作如果不能满足这些,就是时候换了。
(文章为诺亚招聘网授权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文章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电话:400-666-5643
作者:soun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