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觉得我们HR不能闭门造车,如果要想提升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功夫总是在诗外
在企业里招聘找人依旧是头等大事,不管你采用哪些方式,最终人才到位才是想要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HR必须深入到行业,深入到竞争对手公司,具体去了解,有时候甚至要比对方的HR更了解他们的人才行。曾经有位HR问我,竞争对手的人事信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吧?我告诉他一件真事:北京有两家竞争关系的HRD同在当地的HR微信群里,两个人还互加好友,经常打招呼问好,表现上一派详和。但私下,两人个会常从对方随手转发的文章,写出不多的文字、照片里洞悉公司的人事状况。有一天,A公司的HRD随手发了条微信,上面写:好想去流浪。B公司的HRD马上去找老板汇报:这家HRD最近一定工作疲累心情不好,是不是A公司有什么新状况?B公司老板听完吃惊的问:你怎么知道?B公司上周竞标的新项目进展不顺,是否放弃还在犹豫中,我正准备找你们几个开会说下这事,我们马上启动应急措施,你做好人员储备,到时候就挖他们的人!
如果这时你再问我:我怎么能保证和竞争对手的HR同时出现在当地的微信群里?对方又如何加我好友?好了啦,这些问题你就自己想,我统统不回啦。用咱们夏天老师的一句话:这样的问题还值得讨论?你们洗洗睡吧。
2.高手出招靠的是专业
薪酬体系为什么能成为HR手中的独门武器?因为需要专业。这是需要具备高度专业的事情。为什么业务部门总说我们辛苦做的绩效方案不能落地?因为很多业务领导对HR模块也是很专业的,比如绩效体系,他们自己做业务的,对怎样考核业务人员,怎样提取考核指标,还是很了解的。现实往往是公司要求下来,HR部门要亲自操刀为各个部门部门写绩效考核方案,找各类资料选取各岗位的考核指标,真是忙得焦头烂额,是不是出力不讨好啊?其实这个时候我们HR就应该和业务一起来做,放下“管理者”的心态,做他们的助手,帮助提供标杆公司经验,最佳实践,开阔业务人员视野,或者提供系统,提升工作效率,把体系的事情做的更优化。皆大欢喜的结局是最好的,即使不能双赢,咱也不能总落埋怨不是?如果你刚开始不懂也就算了,但一次次的跌倒还不能让你铭记,那你真的只能先在地上想一会儿再起来吧。
3. 有的工作不适合由业务领导来做,那我们HR应该把工作接过来。
比如设计末位淘汰等制度。很多业务领导天天面对自己下属,有感情因素,另外很多心肠就软,不会干这件事情。那做手术的事情交给HR,把一个不合适的人从组织机体里面剔除出去,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但HR做的驾轻就熟,我们HR做了很多离职面谈,包括裁员处理,相比业务经理有一定的经验,很多情况无痛很快就过去了,这样的合作会让业务部门更信任和依赖HR,无形之中提升HR部门的专业度。
4. 时刻具备创新精神。
人才技术是个新的领域,业务领导不可能花那么多的时间去了解,HR需要把技术介绍到公司,告诉他们原来这样可以识别人才,那样可以给员工提供便利。比如谈到员工生涯规划。这个工作很多公司似乎在做,但似乎又没做。大多数公司把生涯规划是和职位晋升关连在一起,比较模糊和泛化,无法具体满足到员工个人。这时HR就要多学习,多结合公司情况进行转化,用业务部门听的懂的话进行宣导,帮助业务经理管理下属,也帮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HR在这里扮演一个桥接和催化剂的角色
5. 思考公司战略性的问题。
这话是不是觉得老生常谈?但为什么总是说却还是没有做的好?我们自己得思考。现在很多高科技公司在谈转型互联网;创业公司要构建核心高管团队,还要遴选培养高潜质的第二梯队放到业务一线去历练和带队伍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预先规划好的大事,HR想在前面,才能成为CEO和业务领导的真正好帮手,并且成为公司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这话说的太多了我都不好意思再说)12月份我们三茅洛阳的沙龙聚会还专门以《互联网时代HR该何去何从》为主题组织HR学习、讨论,也是希望我们自己先动起来,先迈出第一步。我们希望自己不要成为工具、表格的奴隶,而是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在时代变革中突围的人。
最后想给各位小伙伴们说,我们每年都要开展一个新的工作计划,那么计划从哪儿来?主要要从业务里来,而且还要把新的东西送到业务里去(PDCA真是个好东东,此刻我又想到它了)这两样如果做好了,不止是完成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这么简单,相信一定会是大有前景的HR!
(整理自网络)
部分文章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电话:400-666-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