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家族型企业如何对待亲属职工

价值中国时间:2011-01-14

  成长的烦恼:

  公司创办时,我用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之后,我的哥哥、妹妹还有我爱人的叔叔都先后来帮我,在公司最艰苦的时候,这些“家里人”成了中流砥柱。现在,我的公司规模扩大了,人才引进和规范化管理成了当务之急。不少人都建议我不要再用亲属职工,避免公司成为“家族型企业”。我也觉得亲属职工确实在管理规范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当多的问题,但又难以下定让他们离开公司的决心。

  我该怎么办?

  卜安洵:

  在一次讲座中,我说全世界超过60%的企业都是家族型企业,在西方,家族型企业的比例,比在中国还多。很多老总觉得很意外。在大家的常识里,似乎家族型企业是初放管理、初级发展或市场化落后的代名词。对创业型公司的人才招聘,我也一直主张“家里人”优先,“好朋友”其次,其他人最后。这似乎也是离经叛道的。

  我们深受教科书的影响,这些翻译或编译过来的教科书,并不能反映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制度和交易方式的全貌,更何况简单化地抛弃了中国数千年间沉淀的社会规则和人性特征。老板做企业,成败关乎家庭。员工去做工,好坏关乎家庭。为什么一定要僻开家庭因素,才能做出“成功”的企业来呢?

  判断是不是家族型企业?一看公司是否由某人及某家族控股而且其控股资产会由其家属继承?二看除公司最高决策人外,是否还有一位或一位以上直系亲属担任决策层人员?二者居一,即为家家族型企业。我们所熟知的沃尔玛、丰田、福特、摩托罗拉、可口可乐,中国的长江实业、希望集团、方太、万象、国美,甚至网易、百度、盛大,都是家族型企业。法国和德国的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比例高于64%,其他国家也都接近50%.美国的家族企业回报率为15.6%,而非家族企业只有12.1%.美国、日本、欧洲成功企业90%是家族企业。

  让我们识别一下家族型企业的特殊优势:1、信任。企业内需要高度的分工协作,相互间的信任比各人的专业性更重要。家族成员间有天然的血源关系,利于建立充分的信任感,节省了人员的磨合时间,降低了工作监督成本,明显提高合作效率。2、报酬。家族成员会淡化对工作回报的关注,看得更长远。从而减轻企业成长初期人力资源成本压力,也能有效地也降低绩效考核的压力。3、自发性与创造力。家族成员更易于全身心的投入事业,而不仅是职业化的努力,因而也更可能为公司的成长发掘新机会,或为创造新的竞争力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家族型企业又常常被人诟病。原因在于:1、家族成员易于游离于规范化制度之外。2、家族成员往往占居要职,让职业经理人觉得上升无望。3、家族成员有时会对其他职员给以特殊的压力,对建立企业文化不利。

  绕着圈说了这么多,回到开头的问题。对大多数公司而方言,有亲属在公司是自然的,有益的。没有哪门子理论说现在要规范管理了,“家里人”就应当退出。相反,“家里人”的优势仍到继续发挥,从哪些全球知名的家族型企业身上,我们能得以借鉴。但相关的问题是,确实需要认真地,冷静地想一想。那些“家里人”可能带来的问题,也必须坚决地予以解决。我的建立是三招:

  一,老板当遵守规范的表率,再严令“家里人”全体遵守。必要时自罚示人,彰显法令之威。

  二、约束“家里人”的高职人数。保证不少于三分之二的高管由其他投资者或职业经理人担重,同时健全具约束力的决策流程、职位说明、素质模型和绩效考核制度。

  三、倡导“大家庭”理念,力促充分的员工沟通,活跃公司文化。


部分文章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电话:400-666-5643

原文来自:价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