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海底捞的管理法宝

千龙网时间:2011-12-01

  如果让我们跟海尔学管理,或许还会觉得靠谱。但若跟一个火锅店学管理,很多人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了。而海底捞就是这样一个不仅让同行竞争的咬牙切齿,同时也让各行各业的人争相学习的火锅店。如今的海底捞案例已经成为MBA讲堂上最火热的研究对象,而且 黄铁鹰教授花费两年时间研究其精髓,这些不能不让我们心生疑问,为何海底捞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火锅店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

  手捧黄铁鹰教授最新专著《海底捞你学不会》(本人是该书共同策划人之一),我无数次的泪流满面。海底捞,其创始人张勇从1994年的4张桌子的麻辣烫开始,到如今扩大经营到横跨南北多省市几十个连锁店的规模经营。对于这样一个门槛低、无准入、无技术含量的餐饮业来讲,它的扩张虽不如我们想象那么快,但正因为低门槛,低技术才使得竞争激烈,它却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餐饮业发展壮大至今数十几个年头,并成为同行甚至外行研究的对象实属不易。

  看完《海底捞你学不会》,我明白,其实海底捞不是天堂,海底捞的案例给人力资源管理者们有最直接的触动,也值得企业所有者们认真研究。虽然书中说海底捞我们学不会,但海底捞也并非水中月镜中花,海底捞的成就来自于它的细节化管理,我归纳为以下4点。

  首先,心智的磨练帮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大多数的海底捞员工都来自农村,与其他同行比,待遇较好,成为这些渴望城市生活的低学历者们渴望的归宿。进入海底捞才知道,由农村到城市对新环境的适应中受到他人的歧视时内心的委屈;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对身心的考验,以至于有人说海底捞招的不是员工,是机器人。大家看到的海底捞人人都是笑哈哈的,如海底捞总经理张勇所讲,我们只看到他们笑的一面,他们很多人都哭过,只是不当客人的面哭。因为辛苦,因为劳累,又背井离乡,谁能一下适应?忍受不了的都走了,留下的,哭过后就开始笑了。

  生活的环境让他们更早的懂得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意义,艰苦的环境磨练员工的心智。“靠墙,墙会倒;靠人,人会跑;靠父母,父母会老;靠自己才最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我们能选择不断学习,改变命运。”成了海底捞人坚持的写照。

  其二,海底捞将员工当做客户一样来服务

  海底捞的员工激励模式吸引了广大企业管理者和企业经营者们的目光。将员工当做顾客来服务成为其鲜明的企业文化。因为员工群体的特殊性:大多来自农村,低学历,贫穷等。海底捞为员工提供城市人居住的有暖气的楼房,并有专门的宿舍长阿姨负责住宿管理;建立寄宿学校,让员工的孩子能够安心的学习;定期的家访,让员工的家庭和企业互相深刻的了解;对有接触贡献的员工奖励全家旅游;为员工的父母发养老金以代员工表示孝心和谢意等等。“攘外必先安内”,滴滴温情渗透在员工的生活中,解决其后顾之忧,把员工当做客户一样来服务。或许是细小的事情,对员工的激励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细节决定成败也是海底捞引发我们思考的最关键的一课。

  没有学过管理的张勇却做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境界:抓住心理学做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当人看。孟子有言:“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养而不爱,是养猪;爱而不敬,是养狗。人最难养,只给吃和爱还不够,人还需要尊敬。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部分文章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电话:400-666-5643

原文来自: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