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海外派遣”遭遇新挑战

中国产经新闻报时间:2011-04-18

  海外派遣已成为企业吸引保留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国区雇员将承担亚太区甚至更广范围的管理职责,但是在吸引人才的同时,海外派遣也正在给这些企业带来烦恼,不少经过镀金的雇员选择了另谋高就。

  12日,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Kelly Services(美国财富500强)与中国著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中国人才》及《世界经理人网站》在中国区联合发布的《Kelly Services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显示,超过8成中国雇员愿意接受异地工作机会,这些企业将面临一个人才流动的未来。

  Kelly Services 中国区PT业务总经理Mark Hall先生在分析造成人员流动频繁的原因时指出,首先,不少中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推动人才跨国流动。中国海外投资快速发展,2009年中国海外投资额在全球排名第6,比上年提高了6位,其重点拓展石化,制造业及技术等领域。其次,在华外企通过职业发展的方式吸引和挽留人才时,往往将海外工作派遣作为首选。

  报告显示,影响雇员选择的因素包括,目的国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成本、安全及税收法规等。例如,尽管中资在非洲投资较高,但雇员兴趣较低。与此同时,目的国的优势行业、职业机会、工作条件等,也是雇员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不同技能人才流动方向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如绿色能源、环保行业 雇员倾向于选择欧洲;计算机网络人才更喜欢美国;石化人才多选择非洲;矿产-类人才偏爱非洲、拉美、亚太等。此外,目的国的竞争压力也会对雇员意愿产生较大影响。如美国近年来,失业率持续走高,更多人才面临工作机会的竞争压力。

  该报告同时也触及了这类公司面临的一个最尴尬问题,就是不少被公司派遣到国外工作的雇员最终却选择了跳槽。

  这份报告在分析外派雇员产生的影响时,提到雇员将通过海外工作提高专业技能、增加跨文化理解,为自己职业生涯加分。但由于海外人才市场匮乏,部分海外工作的雇员跳槽至条件更优的其他海外公司。

  王志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五年前就职于某企业的时候得到了外派到美国分部的机会,按照计划他应该三年之后回到国内。虽然在外派之前并未明确约定,但按照公司的惯例,外派回来的人都会有一个职位的提升。但是,三年后王志要回国的时候,国内本部却没有职位空缺。于是,王志选择了跳槽,有过三年美国工作经验的他很顺利地跳到了一家外企,并且得到了相应的职位。“当然要支付一笔违约金,但从长远的职业规划来看,我仍认为选择跳槽是明智的选择。”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键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这样的情形确实存在,但是目前从企业方面看,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加以杜绝。“只能是在外派之前进行文字约定,协商好违约责任。”但是正如王志的选择,即使要支付违约金,不少人仍然选择跳槽。王志进一步透露,有一些公司为了竞争人才,甚至会主动提出这部分违约金的承担。

  


部分文章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电话:400-666-5643

原文来自:中国产经新闻报